“两会热词我来说”民生专题系列报道丨住房保障
栏目: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:2025-05-29

  我是大武口区玖裕台小区案场销售经理赵佳丽。从业十年来,我历经了多轮行业周期。近两年,我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“同频共振”如此强烈。2025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政策信号,正在重塑购房者的信心与房地产行业生态。

  过去的一年里,我目睹了国家政策对房地产领域的精准发力。从2024年央行“三箭齐发”降低首付比例、房贷利率,到2025年各地叠加的购房补贴、税费减免,政策组合拳让消费者的购房成本呈现“阶梯式”下降。

  更令我感慨的是,购房补贴政策对特定群体的“靶向支持”也更加坚定。在一些针对多孩家庭购房补贴、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等政策刺激下,改善型住房需求正逐步被释放。过去,客户换房总要走“先卖后买”、补足资金缺口的老路。如今,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至25%,加上地方补贴,房屋置换周期缩短了一半。去年,一位三胎家庭客户前来看房,原本因首付价格过高而犹豫了两年多,但在了解最新补贴政策和利率优惠后,客户最终以低于预期的首付款购入理想住房。

  我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“好房子”这一概念,让我认识到了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。政策不再是单纯刺激销量的工具,而是引导开发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催化剂。当一个个购房者开始为品质买单时,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向好发展的开端。

  看着项目部窗外林立的塔吊,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一户户家庭住进理想新居,我深感今年两会对房地产领域的思考之深重。如今,存量房改造、租赁保障体系完善等政策已在酝酿,房地产正从“短期刺激”转向“长期服务”。当政策搭建起安居的阶梯,房地产市场让商品房逐渐回归居住的本质时,“让老百姓住得安心、住得舒心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国家政策扶持与行业向好发展共同书写的答案。

  我叫马秀秀,是大武口区星海镇星光村村民。我家是五口之家,有妈妈、哥哥、我和两个妹妹。我们的家窗明几净,宽敞明亮,很多邻居看了都羡慕。

  其实,两年前这里还是个连院墙都没有的危旧房,一下雨,地上都是泥,因为窗户小,家里常年昏暗。2022年初春时,家里的房顶突然塌了,虽说那天家里没人,没发生伤亡事故,可这对于我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那时,我父亲刚去世,妹妹还年幼,我们一家看着破损的房子心里难过极了。

  当时,我在银川上大学,不经常在家。回到学校想起家里的事情翻来覆去睡不着。但令人惊喜的是没过两天就接到了哥哥的电话。他说:“我们马上要住新房子了,你和妹妹都会有自己的卧室。”

  听着哥哥欢快的声音,喜悦冲散了我积攒多日的忧伤,“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”几个字冲击着我的心。我迫不及待回到了家,想验证哥哥所说的话是否属实。走到村口,遇到村党支部书记刘彦虎带着大武口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前来量房。工作人员在坍塌老房子附近测量后,写下了很多我看不懂的数字。

  尽管申报流程繁琐,但由村委会与住建部门全程托管,我们只需填写一张申请表即可。改造资金下发的那天,妈妈蹲在老房子门前数了好几遍存折上的数字,激动得语无伦次。新房封顶那天,我看着原先塌了半边的土坯房,变成了带地暖的砖瓦房,妹妹趴在她的新书桌上认真地写作业,厨房台面和煤气灶亮锃锃的,我心里暖暖的。

  前两天我去村委会办事,听见工作人员在宣讲政策,“危房翻建,每户3万元;危房改造,每户1.5万元……”工作人员看见我过来时,他嗓门突然提高说:“瞧瞧秀秀家的新房,就是政策的有效落地!”

  我想起这两天在新闻里看到2025年全国两会提到了“城中村与危旧房改造,惠及更多困难群众”的表述,铿锵有力。作为政策的直接受益人,我希望有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红利,让政策惠及更多人。